学校系统如何运转,才能支撑走向高阶思维的学习?| 头条
“人类失去更多的工作,学习会走向哪里?”作为教育人,我们需要思考学校的当下准备。
世界已经换了一种运作方式
我们每天都被各种新创造、新发明、新应用冲击着,无人机,无人驾驶、无人超市、无人码头等越来越多地走进生活场景,一些曾经需要大量人员的工作岗位正在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替代。
千百年来,人类社会的发展会带来很多工作迭代或者消失。今天,这种变化却以加速度的方式在发生质变。对于人类,我认为会有两个显著变化。
第一种,有更多人将变为“无用之人”。
《未来简史》作者尤瓦尔·赫拉利说,未来社会99%的服务员会失业,运动赛事裁判失业概率为98%,收银员97%,厨师96%,服务员94%,律师助手94%,公交车司机89%,建筑工人88%,安保人员84%,船员83%,档案管理员76%……这里面最大的变化,其实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大迁移。
第二种,有些人将成为机器人的“新奴隶”。
这些人的生活中已经充斥着人工智能,发展到一定阶段,人工智能甚至会比他们更了解自己。某种程度而言,他们的一切都由人工智能“安排”,决定和思想也可能被人工智能“控制”,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人工智能的“傀儡”,成为机器人的“新奴隶”。
按照赫拉利的预言,孩子们还没走出校门,就被贴上了无用的标签,这确实令人沮丧。
按理说人居于万物之灵首位,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教育因工业时代的标准化要求可以简单复制,但如今底层逻辑被打破了,人类赖以自傲的天赋正在逐渐被机器人趋同甚至超越。
就像刘慈欣说的,“人类该忧心的不是失去工作,而是失去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。”
魔幻的时代一切没有悬念,教师职业注定无法轻盈
当环境逼迫人类作出选择的时候,教育也不得不作出选择,尤其是学习方式,这决定了未来人的永续发展。
学校的学习该怎么办?我认为第一条通道是基于个体需求和个体价值的个性化学习。
未来,基于个体的个性化、多样化、智能化的学习必将成为主流。大数据、学习分析等技术的出现,让学校有条件构建以学生个体需求为主线的学习方式,使教学课程、资源、场景、流程、评价能够因个体需求而变。这样的学习方式背后,其实是孩子们的选择自由。
在银川回民二小,我们也尽量在靠近这条路。学校不断探索基于个性化学习的真实应用:基于场景的六智中心;基于资源库建设的教学云平台;学习工具运用的云校APP;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课堂分析等。
我们力图实现个性化学习的以下特征:随时随地发生、量身定做课程、按需推送资源、学习分析伴随学习过程、多方位智能评价。
个性化学习这条路最难走的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,所有教师要自己建立资源库,要熟练使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工具,要学会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映像,并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。
第二条通道,是基于社会角色和社会价值的社会化学习。
今天的学校教育有必要打通社会化学习通道,连接孩子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,认同社会角色的出口。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。
未来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,是让学习更社会化,让孩子们到真实场景中解决真实问题。
回民二小育人策略:“左手对接传统,右手链接未来”
为什么首先要对接传统,因为传统是有迹可循的,它是有根的,是永恒的。当孩子扎根于这块土地,我们用学会用技术手段去帮助孩子们智慧生成,在对永恒不变的真理的探寻中拥抱新变化。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,在未来和人工智能比拼中才有自身独特的优势。
用这样的思路去做课程,我们也发现了宁夏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。以宁夏在地风物课程《土长城》为例,探究的切入口都缘于孩子们的问题:长城修在哪里?长城到底有多长?宁夏长城为什么是土做的?围绕长城发生了哪些战争?
当然,仅有学生的问题还不够,需要引导他们思维延伸,左手对接传统,右手连接未来。长城是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民族冲突史。宁夏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,不管是砖砌的还是黄土夯筑的,长城都在不同的朝代承载着戍卫家国的使命。
在和平年代的今天,长城依然屹立,但使命担当从未停歇,它已转变为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精神象征。用这样的视角审视世界,可以发现德国的柏林墙、朝韩间的三八线,它们也是不同形式和意义的“长城”。
信息时代的到来,“长城”也生发新的问题:长城作为一种壁垒,它还能用曾经对峙、拒绝的姿态来对应网络时代的联通吗?长城作为物质一种工具,它会不会转换形式继续体现价值,比如防火墙、网关?
看似是一次学习延展。背后是超越知识的时空观,超越历史的价值观的重构。这样的学习,用问题重新链接学科知识,打破基于学科逻辑体系的知识壁垒,多种知识工具共同聚焦长城,解密长城;这样的学习,推倒了封闭学习空间的围墙,让学习边界不断位移,线上线下、边塞调查、文史追踪,再现长城;这样的学习,链接社会与生活,在真实的场景中不断激活儿童求知的欲望,用双脚丈量山河、用双手触摸历史,通过有形的感官调动无形的感知,与儿童生命发生共振;这样的学习,在用技术搭建的时空隧道中,用探究、合作、思辨的人文学习路径,游历长城、反思长城、重建长城,让学生的思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走向高维。
这样的学习是需要支持的,在可预见的未来,学校仍将是学习变革的重要支撑系统。
指向未来变革的路径探索
那么,学校系统应该如何运转,才能支撑走向高维的学习?
疫情期间,回民二小校园上空飘起了“九朵云”,它们是云搭建、云课程、云学习、云教研、云修身、云养德、云评价、云管理、云表达,是学校基于未来学习变革的一种思考。我们脚下也有九朵云,是清晰的落地路径。
云搭建
云课程
云学习
云教研
云评价
云管理
黄莉
宁夏银川市兴庆区
回民第二小学集团校校长